消化系统肿瘤防治专家谈 认识胃癌
《消化系统肿瘤防治专家谈》由专职负责首长保健的医学专家集体编写而成。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早期征兆、诊断及治疗新技术。书中重点解答了内镜诊疗的常见问题和新进展,提出按时检查胜于按需检查的观点,还给中、老年朋友提供了具体的日常保健指导。本书语言形象生动、形式新颖,适合中、老年患者及其亲属阅读。
消化系统肿瘤防治专家谈
一、胃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90万新发胃癌患者,是全世界排名第4的癌症。同时,每年有70万人死于胃癌,其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2位。
胃癌的高发地区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南美洲和东欧国家,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和印度的发病率较低。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2005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在男性中达37.1/10万,女性中为17.4/10万。胃癌将是中国的第三大常见肿瘤(在男性中排在肺癌和肝癌之后,女性排在肺癌和乳腺癌之后)。
二、胃癌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胃癌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明了,但一些危险因素可以使胃癌容易发生,这些主要因素如下。
1.遗传因素 有胃癌家族史者,其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比普通人群高2~3倍。
2.性別因素 男性发生胃癌的概率是女性的2倍。
3.年龄因素 75%以上的胃癌患者年龄在大于50岁,因此,年龄变化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研究指出或许与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有关。
4.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免疫反应,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一个诱发胃癌发生的因子。
5.食物 饮食习惯和食物的保存及调理方式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硝酸盐存在于某些蔬菜和饮用水中,在一些肉类的熏制中也使用硝酸盐。食物中的硝酸盐经胃肠道内细菌如幽门螺杆菌作用后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可以诱发胃癌。熏制烧烤的肉类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也有研究指出胃癌的发生率与盐的消耗成正比。滥用烟草和乙醇也会增加胃癌发生的机会。
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食用牛奶和维生素C则对胃有保护作用,减少胃癌发生。低温可以抑制亚硝酸盐形成,也有学者指出这或许也是美国胃癌发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因为20世纪中期后冰箱已在北美洲变成必备的家电用品。
6.血型 A型血的人较其他血型的人患胃癌的概率高20%。
7.癌前期变化 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些病变如不予干预,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状态与癌前病变。详见三、“关于胃癌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三、关于胃癌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了解下面几个专业描述胃癌的术语,有助于加深对胃癌的认识。
1.胃壁的结构 由里向外分为4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胃癌生发于黏膜层的上皮细胞,随着疾病进展由内向外侵犯,一般而言,侵犯的深度和范围越大,疾病程度越重。
2.胃的癌前状态 是指有可能演变成胃癌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1)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癌的概率比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高约5.7倍。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约有1.7%可发生胃癌。
(3)胃息肉:癌变率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病理学类型,通常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更高。
(4)残胃:是指胃良性病变经手术部分切除后剩余的胃。通常从术后15年开始,残胃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比一般人群高6~7倍。
(5)良性胃溃疡:发生癌变的概率一般低于5%。
(6)巨大胃黏膜皱襞症: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
3.胃的癌前病变 是指只有病理学专家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的胃黏膜细胞的改变,是一个属于病理学范畴的概念,这些病变有可能转变成胃癌,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
(1)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生长偏离了正常方向的一种异常,伴分化失调和恶性趋势的增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Ⅰ~Ⅲ或轻、中、重度三级。其中重度异型增生被国际病理学专家认为是一种明确的上皮性肿瘤性增生,代表肿瘤生长的起始阶段。轻度(Ⅰ级)异型增生部分可能属炎性再生,可消退,部分有进展为中度的可能,故不视为癌前病变,只有中、重度者才属癌前病变。特别重度者,是癌变危险的可靠标志。
(2)肠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代替,即在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黏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黏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黏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黏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但近年研究资料显示,大肠型肠化生预测胃癌价值亦有限。强调重视肠化生病变的范围,范围越广,其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4.原位癌 又叫做“上皮内癌”,是上皮细胞增生达到恶性变的早期阶段。癌细胞只出现在黏膜的上皮层内,而没有破坏整个黏膜层,更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所以原位癌有时也被称为“浸润前癌”或“0期癌”。
5.上皮内瘤变 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术语,与异型增生、上皮内非浸润性肿瘤可视为同义词,指存在于上皮细胞的、明确的非浸润性的、肿瘤性的改变,目前均用于病理学诊断。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甚至可疑浸润性癌均归属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6.早期胃癌 是指不论癌的大小,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凡癌组织浸润限于胃黏膜层内或黏膜下层内的胃癌。原位癌属于早期胃癌。
7.微小癌 是指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癌。
8.进展期胃癌 又称中、晚期胃癌,即癌灶已突破黏膜下层,侵及肌层以下。
9.胃癌的分型 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化学,胃癌可以分为以下两个主要类型。
(1)肠型胃癌:在男性、老年患者中更常见。肠型胃癌在高风险地区中占主导地位,比如东亚、东欧、中南美洲等地区。
(2)弥漫型胃癌:在男性与女性中发病率接近,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弥漫型胃腺癌的地区分布更均匀,与A型血及遗传关系密切。
近几十年来肠型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使得胃癌的整体发病率降低,而弥漫型胃癌发病率却上升了。
#p#分页标题#e#(责任编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