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感染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泌尿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也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在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杀灭细菌,但抗菌药物很多,各有特点,故在应用时应扬长避短。磺胺药物的主要优点是在尿中的浓度高,耐药性小,副作用轻,能抑制阴道前庭和尿道口周围的细菌,因而减少了尿路感染再发的机会。临床实践证明,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加甲氧苄氨嘧啶、碳酸氢钠称STS法,对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疗效,而且其疗效较氨苄青霉素、呋喃口旦啶等高。
选用原则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为了查明致病菌,必须在选用抗生素前先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用过抗生素后将难以获得阳性结果。然而,上述检查至少需要 48小时后才能获得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首次用药不可能也没必要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尿沉渣涂片找细菌,能迅速确定是杆菌感染还是球菌感染,有助于选择抗菌药物。在无上述结果时可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因尿路感染大多数是由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

(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抗菌药物:下尿路感染为尿路的浅层粘膜病变,要求在尿中有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如呋喃类药物、庆大霉素等。上尿路感染为肾实质深部感染,因此要求抗菌药物在尿内和血中均有较高的浓度。对于肾盂肾炎来说,最好能选用杀菌剂,迅速灭菌,从而避免肾实质的永久损害。 (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抗菌药物多由肾脏排泄,故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慢性肾盂肾炎病人或多或少有肾功能不全,这样抗菌药物排泄减少,在体内易蓄积中毒,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因此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到药物的毒性、半衰期、蛋白结合率、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目前肾功能状态等。
(4)联合用药问题: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以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联合用药的指征:①单一药物治疗失败;②严重感染;③混合感染;④耐药菌株出现。如对大肠杆菌可选用氨基甙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合用。变形杆菌感染可选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合用。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选用新青霉素Ⅰ或Ⅱ与第一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绿脓杆菌感染多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甙类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