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泌尿系感染的知识

泌尿系感染的知识

时间:2022-06-11 22:18:44 皮肤科 我要投稿

泌尿系感染的知识

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道感染。 尿道炎的分类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大致上可分为:

1. 非性行为所引起的尿道炎:如外伤精神刺激、全生性感染病发引起,代谢异常、过敏、长瘤等。

2. 由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所引起的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感染淋病双球病引起的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淋菌以外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尿道炎,包括 衣原体、支原体等。

尿道炎为尿道中的炎性病变,常由性生活传播而引起。多见于女性,因女性尿道短,尿道外口常与阴道分泌物接触。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尿道炎的尿道可见粘膜充血、水肿,或有糜烂、溃疡,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分泌物,慢性尿道炎晚期可形成尿道狭窄。

发病原因

尿道炎多由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引起,也可由链球菌等引起。如包茎、尿道狭窄或尿道结石、肿瘤等,因尿道口或尿道内阻塞而引起;有些炎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阴道炎、宫颈炎等周围器官的炎症而引起;一些化学药物也可诱发;一些外科器械检查,导尿管保留过久或创伤等也可引起。

主要症状:

(1)急性尿道炎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症状,疼痛呈烧灼样,排尿时加重,甚至发生尿道痉挛,同时有耻骨上或会阴部疼痛。

(2)慢性尿道炎症状较轻或消失,仅在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将尿道口粘闭。

伴随症状

(1)急性尿道炎可见尿道口红肿,尿道的粘膜外翻,尿道有压痛,伴有粘液状或脓性分泌物。

(2)晨起第一次排尿前检查尿道口,可见少量粘液状或脓性分泌物粘着。

(3)女性患者应注意有无阴道分泌物、阴道瘙痒、尿道及性交疼痛等病史。检查时可见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自我防护

患者应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注意外阴部卫生。节制性生活,防止传染。禁酒,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何治疗

1.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加,排尿时可冲洗尿道分泌物;

2.使用镇静止痛解痉药物,减轻疼痛;

3.注意休息,急性期短期内避免性生活;

4.抗生素治疗(诺氟沙星)。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菌素;

5.慢性尿道炎或尿道内有狭窄,除药物治疗外,应行尿道扩张。

女性下泌尿道感染种类

即膀胱炎和尿道炎。老年妇女易患下泌尿道感染,因为诱发因素颇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1.女性尿道外口与阴道口、肛门邻近,易被阴道炎分泌(阴道炎、子宫颈炎时)及粪便污染;

2.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亦受雌激素作用影响的尿道上皮萎缩变薄,防御能力大大削弱,细菌容易入侵;

3.女性尿道生来直、宽而短,长度仅3~4厘米,细菌一旦入侵,易从尿道上行进入膀胱。

4.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常排尿不畅不尽。残余尿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

急性下泌尿道感染一般起病突然,不发热,无寒颤,就是尿频、尿急与尿痛,有的排尿时连小腹部及会阴部也痛。尿量少,但浑浊,偶而还见血尿。若伴有尿潴留,常伴下腹持续性隐痛与压痛。要是并发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必然出现全身症状,像寒战、发热、腰酸和胃肠不适等等。

急性尿道和膀胱发炎时,最要紧的是卧室休息,多饮开水,增加营养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辛辣、酒料)。热水坐浴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口服碱性药物(小苏打)、解痉药(颠茄酊、莨菪碱合剂、普鲁本辛等)可减轻膀胱刺激与痉挛。

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消炎抗菌药物,若处理及时,症状大多在1周左右消失。为防重复感染,平时应特别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裤。经常多饮水以利尿而起冲洗膀胱作用。

要是屡屡急性发炎,口服小量雌激素或阴道内塞入雌激素栓剂以促使尿道内、外括约肌恢复张力和上皮生长,并且增强局部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