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吗?
gzzsw0714
[大师]
乙型肝炎与“两对半”
作者 肖杰生
要知道有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们都懂得须抽血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旧称HAA)才能明确。近年来有些医院又开展了多个检验项目,还有的一次开验单验“两对半”(即验五个项目)。化验内容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化验结果的阴阴阳阳有什么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而每种抗原物质都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就是说抗原与抗体是配对的,乙型肝炎也就有三对抗原和抗体。这三对是什么呢?为什么医院化验只有“两对半”呢?
第一对: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最常检验的项目。阳性就表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人化验为HBsAg阳性,谷丙转氨酶增高或其他肝功能不正常。单项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而且被检查者没有特殊不舒服及无肝脏肿大等,则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HBsAg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HBs,一般人在抗—HBs出现后HBsAg就消失。抗—HBs阳性一般都表明人体已得到保护,对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我们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就是为了使人体产生抗—HBs,得到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第二对:乙肝e抗原和抗体
乙肝e抗原(HBeAg) e抗原只存在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中,也就是说HBsAg阴性的人是不应有e抗原阳性的。e抗原阳性表示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有复制(繁殖),说明有传染力。要了解HBsAg阳性的人有没有传染性,比较常用而又可靠的检测方法就是验e抗原和e抗体。
乙肝e抗体(抗—HBe) HBsAg阳性的人如果e抗体阳性,表明肝炎病毒在体内处于抑制状态。e抗体阳性不表示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但可认为传染性很低。
第三对:乙肝核心抗原和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原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只存在于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没有游离存在的核心抗原。如果要在血中检测,心须有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乙肝核心抗原阳性是有传染性的标志。由于不能用一般的化验技术在血液中检出,所以核心抗原和抗体这一对中缺少了核心抗原这一半。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感染乙肝后就会产生核心抗体,并能保持多年(可长达4~5年或更久)。核心抗体阳性亦不表示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只是说明存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仅反映出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
应该验什么项目
了解乙型肝炎化验“两对半”的含义,知道这是估计乙肝病毒感染是否存在,有无传染性,有无抵抗力等的主要检验项目,但也说明一般是不需全部检验五个项目的。如已知HBsAg阳性,就不必验抗—HBs;HBsAg阴性,则不必验e抗原和e抗体等等。此外,验血检测乙型肝炎还有多种新的和较先进的技术,这些方法仅供医师在必要时选择使用。
对准备用乙肝疫苗注射以预防肝炎的人,不但应该用敏感的方法验HBsAg,而且还必须验抗—HBs,人群中大约40%抗—HBs阳性,这些人是不需要注射疫苗的。验抗—HBs,可大大减少盲目性和浪费,接种后复查抗—HBs,可以知道预防注射的效果。
还应该指出,目前各医疗单位使用的化验方法敏感度差异很大,因此各项验出率也就会有不同,若有必要则使用先进的验测技术进行复核。
乙肝患者要与家人亲密有“间”
作者 刘士敬(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生)
婴幼儿——易被攻破的对象
乙肝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母亲有乙肝,其子女出生后患乙肝的几率非常大,我国乙肝患者的50%以上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被感染。另外,输血、医疗器械(针灸、注射、镶牙等)也可能是传播途径之一。乙肝传染的主要受害者是婴幼儿及儿童,婴幼儿脆弱的免疫防线是易感染乙肝并且使其慢性化的主因。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成为慢性乙肝,治疗起来也就越困难。在公共汽车、旅馆、餐厅、医院等场所,乙肝病毒普遍存在,感染乙肝的机会相当多,但由于成人的机体免疫机制较完善,故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病人的几率比起婴幼儿来说要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乙肝患者的配偶很少感染乙肝病毒,而其子女却常患上乙肝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大约有70%的人都感染过乙肝,而最终成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人数却只有10%左右的原因。每个正常人只要花费几十元钱,打上3支乙肝疫苗,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就可以放心地与乙肝患者“打成一片”。
婚、育、性,如影随形的困扰
1.乙肝患者能否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可以结婚生育。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人数虽较多,但多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轻度的慢性乙肝患者,他们约占乙肝病例的80%以上。这些患者经确诊或适度治疗后,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在半年以上就可以结婚。配偶应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有介绍乙肝孕妇在怀孕的第7、8、9月分别注射一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国际单位),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宫内传播。乙肝患者所生子女要格外注意,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要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之后的2、3、5月再分别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有效防止感染乙肝病毒。对于慢性活动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由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
2.乙肝患者可以给新生儿哺乳吗?
经检测乙肝产妇 的乳汁中含有乙肝病毒,因此可认为乳汁同样也可传染乙肝。如果新生儿出生后没有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乳汁就有可能成为感染新生儿的途径,此时最好不要母乳喂养;但是,新生儿出生后,即刻给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 疫球蛋白接种预防,新生儿就可建立起较稳固的防线,接受母乳喂养则无大碍。
3.乙肝患者能过性生活吗?
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乙肝患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禁欲,那是不对的。但是,毕竟有病在身,夫妻性生活要有节制,双方都应理解和遵守。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慢性活动性乙肝、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都应暂时避免房事。如此时放纵性生活,可以引起肝病复发或加重。乙肝病毒携带者、轻度的慢性乙肝、静止期的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房事,但应控制频度。在肝功能波动期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上升,应该停止夫妻生活。乙肝患者进行性生活要掌握适度原则,其原则以同床后第二天无疲乏感作为标准。如房事后第二天感到疲倦、腰酸乏力、食欲不振,即提示性生活过度,应自觉纠正,延长间距或暂停性生活。对于乙肝患者的配偶,防护措施一定要到位,乙肝患者的配偶一定要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双重免疫接种,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一般来说,配偶一方如没有进行上述保护措施,则必须使用避孕套等防护工具才可进行 性生活。因为乙肝患者的精液、血液或阴道分泌物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以借性生活相互传染,感染率达10%—15%。
保护你爱的人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是乙肝传染的高危人群,如果一家人中发现一个成员为乙肝患者,应该对其直系亲属、有血缘关系者进行复查。复查项目一定要全面准 确,包括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两对半)和肝功能系列。这主要是考虑到乙肝的家族聚集团素,查出一个乙肝患者、就可能由此发现多个乙肝患者。对于查出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进—步诊断和咨询;对于检查没有问题者,一律打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如果一个家庭中同时检查出两个以上的成员(如兄弟、姐妹、父子、母子等)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可高度怀疑乙肝家族倾向。急性期的乙肝患者有传染性,须多加注意,应该做到生活用具单独化。乙肝患者的生活用具应定期消毒,消毒办法有:用水煮沸10分钟以上,可使乙肝病毒灭活,失去传染性;0.5%次氯酸钠液浸泡5分钟,可使乙肝病毒DNA灭活;过氧乙酸、过氧乙烷对乙肝病毒的消灭作用也是确切、迅速的。目前家用成品消毒剂有健之素、优安净、84肝炎洗消净等。
摘自 家庭医生
乙肝治疗骗局
南方周末 2003-12-25
中国人数高达1.2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成了庸医和“假郎中”们大肆攫取不义之财的“富矿”
□本报驻京记者 吴晨光
从40年前乙型肝炎病毒(HBV)被发现之后,人类就一直被这个恶魔困扰着。
“我们找不到治疗它的有效方式。”一位患乙肝17年的中国病人说,“它侵蚀你的肌体、折磨你的精神,并把你逼到一个羞于见人的阴暗角落。”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今天共有3.5亿人生活在乙肝病毒的阴
影下;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HBVER——约有1.2亿人,其中3000多万人已成为乙肝患者。“乙肝,包括其他肝炎每年会为中国带来300亿—500亿元的经济损失。”一位专家称,“而我们每年也会投入同量的资金对其进行防治。”
在著名的HBVER网站“肝胆相照”上,你可以这样的调查:治乙肝你花了多
少钱?而回答“在1万元以下”的几乎没有。
据解放军302医院刘士敬博士调查:在1984年,一个慢性乙肝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大约为980元;1998年升至7600元,升幅达770%。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大人民医院魏来教授称:用进口干扰素治疗乙肝,每年需2万—3万元;即使口服“比较便宜”的“拉米夫定”,一年的花费也在6000元以上。
如此庞大的HBVER人群,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令那些庸医和“假郎中”们,发现了一个大肆攫取不义之财的“富矿”。
谎言:从“祖传秘方”到“基因疗法”
“1997年2月,在杭州的一家区级医院,我们找到了那个宣称治疗大小三阳转阴率颇高的‘ZY疗法’诊室。这里门庭若市,医生很自信地给排成长队的病人诊断着,而后把他们交给护士处理。看病的流程,就像机械化生产中熟练工人的操作。”
赵玉泓,《中国第一病———以1.2亿HBVER的名义》的作者,这样描述6年前她陪伴丈夫去治疗乙肝的情景。
“治疗共持续了20个月,每周一次。”她说,“每次扎7针,先抽血,把血浆加入药液后再输回体内。然后,再炙6个穴位——他们把膏药贴在他的前胸和后背的穴位上。24小时之后,再用针将那里鼓起来的水疱挑破。”
这种治疗方式每月需要1000元。但最后却起到了反作用。“当这些庸医被赶出杭州时,我终于明白了:我的丈夫,还有那些排队等候诊治的人,走上了一条歧路。”赵玉泓说。
20世纪90年代,宣称“可根治乙肝”的“医生”们,大多打着“祖传秘方、中草药”的幌子。之所以如此,权威人士分析认为:一是因为中药人人可开——无论是正规医生还是江湖游医;二是多种多样的中草药,经过不同的搭配组合,可演变成无穷无尽的方剂;三是大众对中草药的信赖——相当多的国人依然认为中草药可去病根,安全性高;四是中草药成本低、利润大。
“这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北京地坛医院副主任医师、著名肝病专家蔡皓东说,“乙肝病毒是在1964年才被发现的,我们的老祖宗怎么会先知先觉地搞出治疗它的秘方来?”
今天,不少医疗机构又发布了“基因治疗”乙肝的信息。对此,解放军302医院刘士敬博士指出:乙肝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室和临床前期阶段,基因的制备、载体的选择、导入技术等等都须在高技术条件、精密实验室中进行和完成,这是一般诊所和个体医院根本无法实现的。
“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少数几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庄辉教授介绍说,“但这两类药物也只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杀死它们。而且,在治疗中都还有一些副作用。”
“捕鸟”:从“软硬广告”到“专家坐堂”
一名多年从事乙肝“治疗”的江湖游医透露:他们吸引患者的第一步,是在正规的医院里承包科室。按照医院的等级及租赁面积的大小,承包者需要交纳一笔租金。另外,他们每年还得向医院上交一定的提成,数额大约是其利润的10%—30%。“这就好比你获得了一个捕鸟儿的笼子,”他说,“而满天飞的医疗广告,就像捕鸟的诱饵。”
今年1月,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规定9种疾病不能做广告———乙肝被列入其中。但有目共睹的是:当打开电视、翻开报刊时,“肝病克星”、“转阴率90%”等宣传广告,依然会充斥着你的耳目。
一位广告界资深人士说,按照规定,医疗广告的审批权属地市级卫生局的医政处,而后再报省卫生厅复核。在标志着获得批准的《医疗广告证明》上,应该标明:服务机构名称、专业技术内容、从业医师姓名及技术职称等。
“容易做手脚的地方是‘专业技术内容’。经过审批的可能只有十几个字,但到了广告上,就变成了几百字———你会看到各种国家严禁使用的推广用语,如‘药到病除’、‘一盒见效’、‘无效退款’、‘保险公司承保’等承诺,或者利用医疗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以及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为证明。”他说,“因为某些人会以回扣的方式买通审批者;有些媒体,只要给钱,它们可以不负责任地刊出任何内容。”
业内人士透露:在花费巨大成本投入硬广告的同时,一些“医生”也会利用其他手段包装自己。例如一些“义诊”,不过是他们推销药品的载体。另外,他们还会拉拢某些政府机构为自己做宣传。一位女专家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单位办健康讲座时,却让她借机推广一种保肝的新药。“国家机关根本无权推荐任何药品,治疗疾病是医生的工作。”这位女专家气愤地说。
本报记者就亲眼见证了一位“名医”受到高级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内幕:在SARS结束后的一次庆功会上,坐在听众席的“名医”走到某位领导人身边说:“久仰您的大名。”而他的助手则不失时机地拍下一张两人的合影。10天后,这张巨幅合影便挂到了该“名医”的诊所里。
没有人可以统计出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像这样的“名医”的医疗收入是多少,但据上述自揭家丑的江湖郎中说,他曾有过一天收入6万元的记录,而成本不过是价值数百元的、类似于“五味子”这样的常见草药。而某省一家靠“专家坐堂”起家的所谓肝病专科医院,3年来已将其省内分支机构迅速扩张到了100多个。
“他们走的是巨额广告—虚假宣传—暴利—巨额广告的道路。”
302医院的一位专家总结说,“而成本全部加在了患者头上。我就见过很多为治疗乙肝而倾家荡产的人。”
点开“肝胆相照”网站,那些用血泪凝成的文字就会扑面而来。“你无法想象他们经受的痛苦。”赵玉泓说,“我的丈夫已经被病痛折磨了16年,乙肝不愈又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焦虑症发作时,他哭着对我说,他的头好像裂成了三瓣,缝隙里又像插进了两个鸡蛋!”
在这种状况下,病人被骗后的心情可想而知。“把那些庸医扔到火里,全部烧死!”有人在网上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庄辉回忆说,2000年全国肝病专家聚集西安开会时,曾联合发出公开信,对骗人者进行严厉谴责。但时隔3年,丑陋之事仍有增无减。
他分析说,“最重要的是,整个国家对乙肝病人及HBVER的歧视,科学的声音被淹没在毫无根据的说法里。”“舆论歧视和政策歧视是乙肝歧视的主要原因。”赵玉泓说,“在这种压力下,乙肝患者谁不想早日摆脱病毒的折磨?所以,他们开始拼命寻求治疗的途径——哪怕只有一线希望。而那些骗人者,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胡说:“保证大小三阳全部转阴”
中国药品价格虚高,尽人皆知。同样,治疗乙肝的药品,其售价与成本之间也有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距,特别是那些进口药、新药——干扰素1支150-450元;胸腺五肽1支500元;胸腺素(日达仙)1支900元……
“医生吃药品中的回扣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药厂医药代表说,“按照行规,给主任医生的回扣比率大约是药品价格的10%—15%;药材科负责人的回扣比率大约是10%—20%。有时候,我们还要‘打点’住院部的管床大夫或普通医生。”
在利益驱动下,医生们更愿意给病人开回扣多或者价格高的药品。“3年前,当一种治疗乙肝的新药面市后,在我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有医生给我开处方多次让我服用它。”一位乙肝患者说,“我为此3年花了10万元。而这种药不能停,一旦停止,病情就会反弹。”
科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本身不会致病,而当它侵入人体之后,会寄生在肝细胞里。
“我们称之为暗藏的特务。”北京地坛医院副主任医师、著名肝病专家蔡皓东说,“病毒如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会刺激人体产生不完全免疫,与病毒交锋。”
据他介绍,这种免疫反应的标志物是3对抗原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HBcAb)——的出现。HBsAg、HBeAg及抗HBc三者同为阳性,俗称“大三阳”;当HBeAg转阴、抗HBe转阳以后,同时检测HBsAg、抗HBe、抗HBc三者均为阳性,称为“小三阳”。
如果人体免疫功能健全、免疫反应良好,感染少量的乙肝病毒刺激机体就会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如果人体一次感染到较多的病毒,机体的抵抗力又较差,就会发生乙型肝炎甚至重症肝炎。
患了乙肝的人如果能被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大多数可以治愈,体内还会产生抗HBs。但现实是,不少人感染HBV之后没有什么症状与反应,因而就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HBV就会在肝细胞核内不断复制,造成肝脏的病变与损害。这就是现今临床见到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也就是“大三阳”患者。“这个比例大约是1/3,而乙肝转为肝癌的比率也只有1/3。”蔡皓东说,“所以,今天被很多人宣扬的‘携带者—乙肝病人—肝癌患者’这个‘三部曲’,是站不住脚的。”
在今天的一些广告中,有人大肆宣称用“特效药物”、“高精尖手段”、“创新基因疗法”等,可以“保证”使乙肝“大小三阳全部转阴”。蔡皓东认为这是“一派胡言”。他告诉记者,至今还没有能杀灭HBV的特效药物,但通过抗HBV、免疫调节、护肝等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措施治疗,可以抑制及遏止HBV的复制,让“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对“小三阳”患者继续治疗,使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消失,则提示乙肝临床治愈,但“小三阳”不会再转阴。
有权威专家同时指出:乙肝病毒感染呈阳性的人分为4种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患者、处于乙型肝炎恢复期的人、乙肝病毒携带者。除第二种外,另外三种人群在正常环境下与他人接触,并不会传染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不存在乙肝“特效药”
南方周末 2003-12-25
□本报驻京记者 吴晨光
庄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肝病研究近30年。近期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提供肝炎防治信息的手册《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骗术种种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宣传治疗乙型肝炎———甚至包治各种肝炎的“特效药”,或者“特效疗法”。它们真的很有效吗?
庄辉:不可能,这是骗局。2000年,全国上百名肝病专家在西安开会时,就有人提出要揭穿这个骗局。会后,我们向全国发出了公开信,提醒大家不要上当。但很可惜,直到今天,“特效药”的广告依然泛滥成灾。
记者:他们的骗术有哪些?
庄辉:一是夸大效果。称经过他们的治疗,乙肝“阳转阴”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七十甚至八十。二是低价诱惑。很多广告宣称“先治疗,后付款”,但实际上,它先给你用一部分药,说这是免费的———但只有你长期服用,才有效果。而“长期服用”的药就要花大价钱买。三是靠“医托”。虽然我没有直接看到过“医托”,但被曝光的不少。甚至有些电视、广播宣传肝病治疗的节目中,嘉宾都是“托”。
记者:“特效治疗”采用什么方法?
庄辉:主要是在中草药上做文章。
记者:既然已经有非常权威的定论,为什么虚假宣传依然泛滥?而且很多人上当?
庄辉:首先是媒体不负责的宣传。电视报刊被利益驱动,给钱就登广告。这种虚假广告甚至做到一些权威媒体上,怎么能让老百姓不相信?
其次是中国肝病患者、包括病毒携带者数量惊人,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有病乱投医”,这样大的群体,不可能每个人都不被假象迷惑。
第三是社会上对肝炎病人、病毒携带者的歧视。不准上学、不让参加公务员考试等等,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早日摆脱苦恼,成为一个“正常人”,致使他们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尤其是对那些转氨酶高的人,传统疗法难以奏效。
对上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
传统疗法的局限与希望
记者:目前对于乙肝的治疗,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
庄辉: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公认的基础疗法有两种。一是采用贺普丁治疗。每天口服一片,大约只需要十几元钱,能很快把病毒数量降下来。但其不足之处是:有可能使病毒变异而减低药效,也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数量及转氨酶的反弹。同时,在停药之后,病毒可能卷土重来。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干扰素。这种方式的治愈率与贺普丁差不多,但成本较高,而且副作用比较大。
记者:有人说,谁如果能找到治疗乙肝的有效方式,可以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攻克这种病毒真的很难吗?
庄辉:确实。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没有特别的突破。其难度在于,乙肝病毒的繁殖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抑制,但不能完全将其杀死。病毒平时停在肝细胞的细胞核里,停药后又会“跳出来”。
而其他类型的肝炎如丙型肝炎,就没有这种特性,所以对付它们相对容易。
#p#分页标题#e#
回答:2005-01-30 21:07
#p#分页标题#e#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