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什么?
陈杰266
[新手] 面瘫是什么? 5分
标签:面瘫 回答:2 浏览:1238 提问时间:2006-08-26 08:56
面瘫是什么?
共0条评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 ┆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俗称"面瘫","歪嘴巴".笔者从1985年至今,以中药穴位敷贴为主,治疗了20000余例面瘫病人,疗效满意,现将20000例面瘫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20000例中,男性面瘫患者10140例,女性面瘫患者9860例.年龄最小的面瘫患者才3个月,最大的面瘫患者已91岁;其中1-17岁2480例,18-25岁1420例,26-45岁8080例,46-59岁3998例,60岁以上4040例.面瘫病人病程最短一天,最长者有37年之久;其中面瘫病程1-10天6920例,11-30天920例,2-3个月3540例,4-6个月1600例,7个月-1年1760例,1-3年2700例,4-10年1620例,10年以上340例.面瘫发病部位:左侧面瘫11360例,右侧面瘫8640例;其中面瘫先发一侧续发对侧者420例.面瘫治疗情况:先服用过激素无效者11550例,先接受过针刺治疗无效者4365例,由于条件所限误治或失治者12例.
二.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法:根据面瘫病因分为以下五型:
1.风寒型面瘫(5960例,占29.8%),一般急性起病,系风寒之邪侵犯经络,经气不伸所致.症见面瘫流泪,口角歪斜,形寒畏冷,小溲清长,苔薄白等.治以祛风散寒,予祛寒平风散穴位敷贴.
2.病毒型面瘫(12040例,占60.2%)传染性病毒所致.症见头痛目赤,面肌抽动及面瘫患侧红肿疼痛,在耳廓后有疼痛,或有头痛头昏,小溲色黄,舌苔黄腻,或伴有发热.治以清热解毒,予中药内服和清热解毒散穴位敷贴.
3.中风型面瘫(980例,占4.9%)素有高血压史,头胀痛,眩晕,面部皮肤麻木,肢体酸痛,苔薄黄质红,脉玄,大便多秘结.治以平肝息风,予平肝散穴位敷贴.同时内服中药.
4.风热型面瘫(620例,占3.1%)血检每见单核白细胞增多等,在耳廓后或耳前耳中常有水痘样疱疹发出,疼痛难忍,更有不现于面部,而隐于三叉神经的疱疹情况为最甚.治以消炎除热,予消炎除热散穴位敷贴,并配合内服西药或中药.
5.外伤型面瘫(400例占2%)每由外伤,如头颅骨折,牵扯,扭伤等造成面神经损伤所致.症见疼痛显著,难以忍受.治以活血化淤,予活血消淤散穴位敷贴.
以上各型面瘫敷贴用药的剂量与比例和选穴,在临床视面瘫患者的具体症情灵活掌握.一般急性面瘫患者换药2-3次病情即可控制,平均疗程一个月左右可望治愈.但若误治后再来诊,则疗程往往要延长.
三.面瘫治疗结果,如下:
急性期面瘫(1-10天)6920例,痊愈6780例.显著改善100例.无效40例,有效率99.42%.
亚急性期面瘫(11-30天)920例,痊愈560例,显著改善340例.无效20例,有效率97.83%.
慢性期面瘫A.(2-3个月)3540例,痊愈2900例,显著改善600例,无效40例,有效率98.87%.B.(4-6个月)1600例,痊愈200例,显著改善1340例,无效60例,有效率96.25%.
面瘫后遗症A.(7-12个月)1760例,显著改善900例,好转800例,无效60例,有效率96.59%.B.(1-10年以上)5260例,显著改善2600例,好转2560例,无效100例,有效率98.09%.
四.体会从本组20000例面瘫病人临床资料来看,风寒型面瘫与中风型面瘫以男为多,以左为多;病毒型面瘫与外伤型面瘫以女为多,以右为多;风热型面瘫以男为多以右为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病毒型面瘫和风热型面瘫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根据不同的面瘫病因,采用相应的不同的外敷药穴位敷贴,同时依症情辅以内服汤药,施以按摩,体疗等,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费用少,疗效好的优点.且不用打针,无痛苦,无副作用,易为面瘫患者接受,值得于临床推广.
回答:2006-08-26 09:00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了高人
共0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
有来无回
[文曲星]
面瘫的病因,东汉张仲景(公元150-219)在<<金匮要略>>中说:“歪僻不遂,邪在经络”。明李梃<<医学入门>>讲:“伤风口歪是体虚受风”。清喻嘉言说:“口眼歪斜,血液衰固”。本病的本质是周围中风,即周围血管阻滞或不通,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急性周围性面瘫,即贝尔麻痹,在发作之前,好像没有太明显的诱因,但多有正气不足,气血两虚,营卫失调,表阳不固(如神疲乏力,倦怠思卧,项背拘紧,畏寒肢冷,苔白质淡,脉浮紧)是其内因,六淫之邪乘虚而入,多为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经络(尤其是熟睡当风)是其外因,占急性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的76%,亨特综合症(如单纯带状疱疹病毒)占7%,外伤(如手术,交通事故,工伤,运动,产钳,产后,尤其是交通事故若当时有耳出血,一定要把预防即将发生的面瘫列入和抢救生命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3天后必患面瘫)占10%,中耳炎(如恶性外耳道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占3%,腮腺炎(如腺病毒)占1%,母子同时罹患占1%,先天性(如脑桥发育不良)占1%,其它占[如中毒(如酒精中毒),神经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面神经管内出血(如高血压),肉芽肿浸润(如麻风,结核),血管炎所致的血管栓塞(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常见的有面神经鞘瘤,恶性肿瘤,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若不伴有身上也麻木、疼痛,怕凉、发紧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肿瘤的可能),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1%。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补牙、拔牙、饮酒、生气、心情不好、劳累、冲风、受凉或带状疱疹,尤其是熟睡当风应当是生活中的大忌,切!切!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导致神经失营养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在正常情况下,面部左右两侧张力相等,所以嘴不歪,以左侧面肌瘫痪为例,则左侧因失去正常神经支配而张力变小所以被右侧牵拉过去造成嘴歪向右侧。另外,在正常情况下,人清醒时肌肉张力较睡着时大,这就是为什么面瘫患者睡着时嘴没有清醒时歪的很,病情较轻的病例在清醒时眼睛不能闭合而熟睡时却能闭合的道理所在。按中医理论,以单侧型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歪眼斜。至于面肌痉挛最根本的病因仍是周围中风,按现代医学解释面部血管中风后,面神经因长期受到中风血管轻微压迫,使具有绝缘性能的髓鞘在受压部位萎缩变薄,传出神经纤维与传入神经纤维之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症状发作。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治宜逐淤血,扶正气,祛风痰,止痉挛,通经络,则病可愈。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血栓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面肌细胞因长期营养水平低下而逐渐萎缩,直至死亡钙化,颅骨骨组织随之发生相应萎缩。
回答:2006-08-26 09:00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