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面神经的功能 人的面神经左右各一,它自脑干发出,到面部后分成五个大分支,分布于两侧整个面部,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正常状态时,面神经是受人的大脑支配,所以面部的运动是随意的,可控制的,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为什么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发生抽搐呢?正常的面神经就象一条1毫米粗的电缆线,这一电缆线中有数万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外表有一层鞘膜(就像电线外表包着的一层绝缘胶布)包裹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一种生物电流)传出与传入各行其道,正常运行,履行着自己的功能,支配着面部肌肉的运动。邻近面神经根部周围常有几根小血管(常为小动脉)行走通过,一般不与神经接触。但若这些血管的某一根或几根走行异常,“爬”到了神经根上,由于动脉有一定的压力,这样就会对神经产生长期的压迫,更由于动脉搏动的长期摩擦,使包裹在神经纤维表面的鞘膜被磨破,这样,神经的传入与传出生物电流就会在破损处发生“串线短路”,使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搐。起初压迫损伤轻微,病人症状也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延长,压迫损伤继续加重,症状就会越来越重。 面瘫日常生活小常识 护理专家提醒,冬春交替季节,人们要注意不能疲劳过度,开空调以及坐汽车时切忌直接吹风,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同时保持情绪乐观。忌吃辛辣,刺激食物;如果发现面瘫,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情况下,20天左右,基本能治愈;有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口眼歪斜,迷信的会认为是被“鬼风”吹的,往往不好意思,讳疾忌医;有的病急乱投医,以上诸多因素容易耽误治疗。 2. 面瘫、面肌痉挛注意事项? 一、 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紫匣,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桑棋。 二、 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羊肉、狗肉,动物肉,带鱼,辣椒 。 三、 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左右后足底按摩。 四、 适当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 五、 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 电脑,紫外线等。 六、 面瘫疾患者应注意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鼾,湿热毛巾热脖,每晚3-4次以上,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七、 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嘴紧闭(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物)。 3. 面瘫、面肌痉挛防治小记 冬天室内比较温暖,如果面部遭到冷风的侵袭,必然会使血管发生收缩,时间一长自然变容易发生面瘫。相对来说,老年人患面瘫的机率更高一些。从中医角度说,面瘫、面肌痉挛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出现经络阻滞,气血动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导致。 预防面瘫、面肌痉挛,关键还是要注意防寒,尤其是要根据气候避免寒风长久拂面(不可贪图凉爽);平时多进行运动,加强锻炼,提高人体的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内正气旺盛,风邪不易侵入;还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闲适、足够的睡眠时间;在饮食上注意,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已患了面瘫,就应及时求医治疗,采用中医手段治疗应是首选,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以防留下后遗症。 面瘫患者的眼部护理 面神经还有支配管理眼睛闭合的眼轮匝肌键,所以面瘫,患者如出现眼裂变大,不能闭目,不以有眨眼,尤其是睡眠时分膜长时间暴露,便会发生肠膜干燥,很容易导致眼部感染,严重者,常损伤视力。面神经的治疗时间较长,除了接受神经治疗还要长期到科检查,一般需要每两周检查一次,患者自己也可采取一些积极的保护措施。 1. 经常给患侧眼睛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如用3%角膜宁或润舒等滴眼,以保持角膜表面的湿润并预防感染。 2. 晚上睡觉前可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等涂眼;使暴露的角膜有眼膏与空气隔离;避免干燥和污染。也可使用专用眼罩,以减少了角膜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预防感染。 3 眼部症状严重里,应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如脸缘缝合术等。 4.面瘫的注意事项 阻止局部受凉,避免病毒感染和冷风吹面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仍是最关键、措施,故恢复后仍需注意劳逸结合,重调养忌过劳及避免不良精神刺激等。 面瘫的抗病毒药物: 面瘫病因学之一是病毒感染学说,被认为与贝尔氏面瘫有关且研究较多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腺病毒及其他一些病毒。现在许多学者更倾向于:(1)病毒感染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贝尔氏面瘫的病因;(2)贝尔氏面瘫是潜伏的病毒活化所致。 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有:病毒唑、阿昔洛韦。 (1)阿昔洛韦片〔9-(2羟经乙氧甲基)-鸟嘌呤〕 对单纯性疱疹病毒(HSV)Ⅰ型和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有很高的疗效。阿昔洛韦进入疱疹感染细胞之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无环鸟甙三磷酸酯,作为病毒DNA复制的底物与脱氧鸟嘌呤之磷酸酯竞争病毒DNA 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合成,显示抗病毒效力。用法:口服,每次2片,每3小时一次,每天5次,连服5~7日。 (2)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注射液)
本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能阻碍病毒的复制。用法: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每日按体重每公斤注射10~15mg,分两次注射,连续使用5~7 天为一疗程。 网络恶搞风格“面瘫”: 网络恶搞赋予了“面瘫”全新的意义,所谓“面瘫表情”就是通过PS将人物图片的脸部加上皱纹、赘肉等使人物的面部变得丑恶可憎,十分猥琐,以此达到恶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