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留下吧健康网> 皮肤科 > 面瘫的分类

面瘫的分类

时间:2022-06-11 22:20:11 皮肤科 我要投稿

面瘫的分类

本文:面瘫的分类


  医院名称:上海复大面瘫医院 有什么不懂的就问:


  咨询热线:021-55883333
  先天性面瘫的症状,情感性面瘫的症状,中枢神经性面瘫的症状,病毒性面瘫的症状,特发性面瘫的症状,顽固性面瘫的症状,周围性面瘫的症状,面瘫后遗症的症状


  1.先天性面瘫


  宝宝先天性面瘫不容易治疗一是因为现在对宝宝面瘫治疗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是宝宝刚出生的奇怪表情和哭闹很难令我们联想到面瘫,很多时候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那么宝宝先天性面瘫怎么办呢?


  宝宝先天性面瘫是什么症状呢,大致有以下表现哭笑的时候没有表情,哭声沙哑偏小,上唇到额头有淡淡红印,哭时红印加深;哭时嘴角歪向右侧;双侧鼻唇沟浅;眼球外展运动受限,眼珠不会左右移动,眼偏斜,上下运动正常,怕强光易翻白眼,瞬目次数偏少;不会皱眉,眼皮也不会往上提;肢体外观未见异常,掌心常往后;不会吸吮,大多数宝宝先天性面瘫是这个症状但是根据各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


  宝宝先天性面瘫怎么办宝宝面瘫要及早的进行治疗,不能错过面瘫治疗最佳时间。而且要到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宝宝的生活刚刚开始,不正确的治疗和不及时的治疗都会对宝宝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2.情感性面瘫


  情感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在笑或哭等情感运动时,显示有面肌麻痹;而随意运动时,面肌仍能收缩,此种情感性面神经麻痹也属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系由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丘脑或丘脑下部损害所引起。


  病理


  皮质脑干束损害较早的神经定位诊断及近年的学者主张:有核上性面瘫时,否认有情感面瘫存在;但是,Carpenter认为,两种形式的面瘫是分别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两种形式的面瘫可以共存。


  临床诊断


  为探索脑中风有核上性面瘫,是否也有情绪性面瘫,唐成诒等观察100例脑中风病人。第一组基底节内囊出血组20例,企图了解既有锥体束损害,又有锥体外路损害时对表情肌活动的影响。第二组脑叶(额叶、额顶叶)出血8例和额、颞、顶一个叶或一个叶以上的皮层支血栓72例,目的在了解无基底节损害,仅有皮层脑干束损害时对表情肌活动的影响。100例病人均选自首次脑血管病者,既往无神经科疾病,经CT扫描定位明确,非单一病灶或中风伴有脑萎缩者均未列入。所有病人均在意识清醒条件下,病后1~2周检查两种面肌活动情况,在病后2~3月,部分病人重复检查一次。检查面肌随意运动时,遵循正规的神经检查方法。检查情绪活动时,面肌活动情况由两位神经科医师共同观察。⑴在病人情绪爆发时,抓住时机观察面纹起伏时间两侧是否一致,瘫侧面肌收缩起动延缓,恢复常态快。⑵发笑时,两侧露齿数相差1枚半以上。⑶情绪活动时,口角向耳垂方向牵动两侧相差大于1.0cm以上,经检查者意见一致,并且具备上述三项,即认为有情绪活动性面瘫。


  结果发现:基底节内囊,组病后1~2周后观察20例,其中17例既有随意运动面瘫,也有情绪活动性面瘫,其余3例虽然有随意运动面瘫,但情绪活动时收缩差异不显著,不能判定。2~3个月后,对具有两种形式面瘫病人复查10例,其中,仅5例尚有随意运动面瘫,而情绪性面瘫已消失。这个部位表情肌运动障碍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脑叶出血和皮层支血栓组在1~2周观察80例,71例存在着两种形式的面瘫,其余9例仅有随意运动面瘫,情绪活动时面肌收缩差异不显著,不能判定;2~3个月后复查15例,其中5例仍有随意运动性面瘫,而情绪性面瘫大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从解剖上来讲,这组病人既无丘脑损害,也没有基底节损害,提示表情肌活动除了丘脑、基底节而外,还有其他部分或与丘脑、基底节联系,或直接参与面肌情绪活动。有关面肌情绪活动的核上性纤维通路至今不明,但是多数人认为,与面肌随意运动不是同一通路。在脑中风后观察部分恢复期病人,随意运动和情绪活动面瘫,一部分病人是分离的,即情绪性面瘫已恢复,而仍有随意面瘫,说明面肌活动,除随意运动的核上性纤维而外,尚有通往关于情绪活动的核上性通路。两种形式的面瘫,为什么恢复能力不同,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3.中枢神经性面瘫


  面瘫以其损伤的部位不同而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神经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为多见.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下部位,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而中枢神经性面瘫,是因损害的部位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其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看患者额纹是否消失.一般额纹消失者是周围性面瘫,额纹不消失是中枢神经性面瘫.当然,通过CT等检查,诊断更确切,治疗可以更有针对性.


  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可以引起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可能的病因是: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更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或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构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中枢性面瘫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


  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特征


  1、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睑裂以上能皱眉、提眉、闭眼、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额皱与侧深度相等。2、常伴有面瘫同侧肢体瘫痪、腱反射异常,babinski征等。3、无味觉、泪液、唾液分泌障碍、听力无明显改变。


  4.病毒性面瘫


  病毒性面瘫也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面瘫,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那么,你知道病毒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吗?


  病毒性面瘫的主要病因是病毒侵犯到面神经以后造成面神经受损,导致面神经水肿、缺血,(水肿和缺血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从而使面神经传导阻滞,导致面部表情肌失去控制,表现为半个面部瘫痪。特别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加厉害,亨特综合症就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病毒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病毒性的流感也可以引起病毒性面瘫的发生,所以,平日因注意避免发生情绪波动、受惊吓、感冒、长期疲劳等可以加重患者病情的状况出现。:如何预防面瘫另外,多数面瘫患者都是突然患病,并且病毒性面瘫初发时会感到耳后痛,再加上多数人不了解病毒性面瘫的发病原因,以至于采用错误的面瘫治疗方法,从而错过了面瘫最佳治疗时期。而有的患者挂了耳鼻喉科却没有诊断出什么病,这是因为该医院对于面瘫没有成型的治疗方法。


  我们大家都知道面瘫的这个疾病,但是特发性面瘫我们知道是什么吗?他的表现有什么呢?下面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5.特发性面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颅内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多种原因病变累及面神经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前者不同,不是本节讨论的对象。面神经麻痹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发病率高达42.5/lO万·年,预后多良好。一般起病迅速,在几小时至1~2天,面肌麻痹达高峰,持续1~2周开始恢复,3个月不能完全恢复者,则会留后遗症。


  6.顽固性面瘫


  顽固性面瘫的名称很难界定,报道的文献很多但缺乏病程的定义。有关学者指出,面瘫患者一个月内面肌未见恢复,其病症就会演变成顽固性面瘫。顽固性面瘫和三叉神经痛一样,无疑也是一种疑难杂症,寻求如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患者也是十分头痛,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怎样进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专家讲到,顽固性面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急性期的失治与误治造成的。失治主要是指患者患面瘫后,没有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治,而是偏信或迷信某一种疗法或偏方。而急性期的误治又包扩两方面:患者和医生。患者方面就是未能及时就医,偏信或迷信某一种疗法或偏方而导致误治。医生方面往往对急性期病情缺乏准确判定未能做到针对病情的合理用药。


  因此,得了面瘫早期治疗是关键。那么顽固性面瘫到底要怎样治疗呢?


  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怎样进行首先,怎样治疗顽固性面瘫主要根据患者病毒感染情况以及损害部位决定,治疗顽固性面瘫之前,要确切的知道面神经损害部位,顽固性面瘫依据伴有耳鸣、耳廓疱疹、听觉过敏而定位在内听道、膝状神经节、鼓室支,越往里损害越重。专家建议中西医配合对于治疗顽固性面瘫更有效果,其主要治疗原则如下:


  1.足量的激素:激素仍是面神经炎急性期首选的药物。要足量但不可滥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尤其面神经位置较深的炎症如内听道、膝状神经节部位,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是能够有效地减轻损害神经的水肿,避免进一步的脱髓鞘发生从而控制病情。


  2.抗病毒治疗;


  3.改善微循环;


  4.营养神经;


  5.中药:辨证施治;


  6.对症处置:眼部护理、耳廓疱疹护理等。


  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怎样进行其次,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同时也要治疗患者的心理,顽固性面瘫在过去的医学中,还没有很好治愈的方法,基本上所有的治疗都只是在控制和改善。所以,这对于顽固系面瘫患者造成的心理伤害很大。很多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过程中就放弃了,其实就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了。所以说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的心理是不容忽视的。


  专家指出,顽固性面瘫的治疗除了积极求医以外,自我锻炼也是促进康复的有效手段。当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要进行有效的表情肌自我康复锻炼,具体动作是: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锻练2-3次即可。:


  7.周围性面瘫


  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


  临床症状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双侧性,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分离现象。


  2、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多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3、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较慢,且有其他颅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表现。


  面神经麻痹的临床4大表现


  1.多数面神经麻痹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2.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3.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4.面神经麻痹病人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8.面瘫后遗症的症状:


  (1)面肌纤维性痉挛患侧出现小而快速的、部位不恒定的肌肉抽搐性收缩,常伴有瞬目运动增多。


  (2)面肌痉挛是一种无痛性、有规则的阵挛性面部肌肉抽动,常局限于眼睑或口角,痉挛可因说话、吃饭、精神紧张、疲劳而加重,每次痉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3)面肌联合运动有的患者出现张口、示齿、鼓腮、吸吮时眼也跟着闭合变小,相反当闭眼时,口角也牵拉闭合,这就是面肌联合运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其髓鞘恢复不良所致。0通过服药,神经完全修复后,症状可以消失。


  (4)鳄鱼泪症候群此现象多出现在面瘫后数周或数月,患者吃食物时,患侧即有眼泪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泪水汪汪。


  友情链接:上海复大面瘫医院在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院独创的“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以祖国传统医学为基础,与现代医疗技术完美结合,使其在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上无任何毒副作用,无依赖性,愈后不复发,且标本兼治,自问世以来已治愈了数万患者,受到了患者及医学同人的高度赞赏。有什么不懂得就问:
或点击以下链接:查询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