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真的是一种病吗?
宫颈溃烂向来被看作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是,这个“妇科疾病”不只已经在美国教科书里被删去,而且宫颈溃烂是一种“癌前病变”的说法也被否定。尽管如此,在国内医疗市场上,这个“病”却被遍及过度医疗。那么,宫颈溃烂到底是妇科疾病吗?该怎样确诊宫颈溃烂呢?患上了宫颈溃烂又该如何医治呢? 妇科疾病有哪些
两年前,王佳在体检时查出了有“轻度宫颈溃烂”,便找了北京一家口碑不错的私营医院,花两千多元做了LEEP刀(宫颈电外科环切术)手术。尽管为她做体检的医师已经告诉她,轻度的宫颈溃烂并不需医治,“但我有些不放心,为了以后生育考虑,仍是把它彻底治愈了吧。”王佳解说说。其实,就连她的体检医师恐怕也不知道,让王佳如此放心不下的“宫颈溃烂”,底子就不是一种病。
宫颈溃烂 一个从教科书里被删去的“病”
在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向阳医院医师宋学红的桌子上,放着一摞复印的报纸,那是她2010年8月宣布在《健康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宫颈溃烂,一个错误的确诊术语》。只要遇到因“宫颈溃烂”前来治病的人,她都会先“派发”一张报纸的复印件给对方。
“每天我都要招待很多这样的‘病人’,其实,单纯性溃烂底子就不需要医治。”这位妇产科主任医师语气中透着无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端,在美国,宫颈溃烂就不是病了,甚至这个词,也从教科书中被删去了。”
现在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妇产科当医师的韩女士清楚地记住,5年前,当她还在南边医科大学读书的时分,当时第5版的《妇产科学》教科书上,还将“宫颈溃烂”列为缓慢宫颈炎的症状之一,对其确诊的办法也停留在肉眼调查的阶段。
《我国新闻周刊》记者查询得知,2008年出书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已在其前言中明确表明:要和世界接轨,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确诊医治规范。例如取消“宫颈溃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替代。
“柱状上皮外翻”究竟是怎样回事?对此,宋学红解说说,女人子宫颈外表的上皮在胚胎发作期有两种:原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在青春期前,原始“鳞-柱接壤”坐落宫颈管内等处。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的体积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子宫体,随即发作“宫颈外翻”。外翻使宫颈柱状上皮露出于宫颈外口,呈赤色粗糙状――赤色是因为柱状上皮呈单层摆放,其下方有丰富的血管网;粗糙是因为柱状上皮彼此融合呈绒毛或颗粒状。
简略地说,柱状上皮外翻是女人体内的雌激素“作怪”而形成的,这一生理现象会从女人的青春期起继续几十年。至于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则因体质而异。宋学红说,“单纯柱状上皮外翻程度的轻重,跟疾病没有关系。”
尽管如此,在“我国知网”学术期刊出书数据库里搜索“宫颈溃烂”,一共能找到8813篇相关文章。其间最早的一篇可追溯到1958年,而仅在刚刚曩昔的2010年,就有610篇以“宫颈溃烂”为关键词的中文论文宣布。但是,以“柱状上皮外翻”或“柱状上皮异位”为关键词,一共检索到的文章还不到10篇。
在有关宫颈溃烂的很多著述里,能够容易看到对其医治办法的描绘:从前期的各种中药医治、针刺、火熨疗法、电烙、冷冻、高频电刀,到后来的超声、电切、微波、激光,直至现在最先进的LEEP刀。在曩昔的50多年里,医学界对宫颈溃烂的医治办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
但是,用“宫颈溃烂”来描绘女人子宫颈外口赤色粗糙状的外观,这是医学上一个历经100多年的错误。运用各种疗法、治了这么多年的“宫颈溃烂”本来不是病,我国医学界对此的知道竟比国外落后了近30年!不只如此,这种“误会”迄今还在有意无意地被连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