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与哪些疾病相区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成熟障碍。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故又称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上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需要与以下疾病相区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
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4、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
5、Wiskortt-Aldrich综合征: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合并全身广泛湿疹并易于感染,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ADP、肾上腺素及胶原不发生凝集反应。属隐性遗传性疾病,多发病于男婴,于1岁内死亡。
6、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病情多严重,多数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于任何年龄,基本病理改变为嗜酸性物栓塞小动脉,以前认为是血小板栓塞,后经荧光抗体检查证实为纤维蛋白栓塞。这种血管损害可发生在各个器官。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和溶血性贫血,肝脾肿大,溶血较急者可发热,并有腹痛、恶心、腹泻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及其他神经系症状。网织红细胞增加,周围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血清抗人球蛋白试验一般阴性。可显示肾功能不良,如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酸中毒。预后严重,肾上腺皮质激素仅有暂时组合缓合作用。
8、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各种脾肿大疾病、骨髓受侵犯疾病、化学和药物过敏和中毒(药物可直接破坏血小板或抑制其功能,或与血浆成分合并,形成抗原复合物,继而产生抗体,再由抗原抗体发生过敏反应,破坏血小板。过敏反应开始时可见寒战、发热、头痛及呕吐等),溶血性贫血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以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怎样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最好呢?目前,临床上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阻断原发疾病的发病机制,如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清楚异常免疫细胞克隆等等,再将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重建受者的正常造血、免疫系统,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手段。移植时机尽量在疾病早期,如中枢神经系统未受累或仅轻度异常或疾病尚未出现骨骼、心脏等重要器官病变并发症的患儿,此时进行移植效果较好。疾病进展期,全身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者进行移植效果差。
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专家温馨提示:海军总医院儿科现为全军和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于1999年成功进行北京市第一例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病种齐、范围广。精良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国际技术水准,为血液病患儿的治疗奠定了更好的基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达到国内儿科先进水平。海军总医院儿科积累了大量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经验,移植成功率及无病生存率逐年攀升,移植平均总费用逐年下降,并与各大脐血库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对HLA配型快速查询。建立了专业的医师团队,为移植患儿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对移植后的患儿进行跟踪随访和资料整理。
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专家指出,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的相关内容,可以拨打北京海军总医院儿科免费咨询电话010-52722055 或进行网上在线咨询,届时专家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解答,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海军总医院儿科一直在您的身边关注您及家人的健康,海军总医院儿科衷心祝愿您的孩子早日康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