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与否看髓核病变
在门诊,常常有患者询问:“我腰痛、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要手术治疗吗?”“不手术,会不会瘫痪?”根据患者的这些问题,我们从病理学的角度说一说,椎间盘的病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理疗等保守治疗,病变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一定要手术了。 病因: 髓核被挤出 腰椎间盘,通俗地说就是腰椎体之间类似垫子一样的结构。 “垫子”的外层医学上称为纤维环,它是由十余层纤维软骨板排列而成的。相邻纤维软骨板的纤维排列方向是相反的,这样能够增强人体旋转时椎间盘结构的抗剪切应力,从而避免椎间盘外层的撕裂。“垫子”的核心是髓核,由多种胶原、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水组成。髓核的含水量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椎间盘的作用类似于一个弹簧,能够有效地缓冲人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弹性震荡。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老化,发生退变。髓核的含水量也逐渐减少,弹性逐步减小,对椎间应力和震荡的缓冲能力渐差。而纤维环经受的应力慢慢变大,纤维环会出现隐性裂隙甚至破裂。髓核组织顺着破裂的纤维环突出甚至游离于纤维环外,髓核内的化学成分刺激周围的窦椎神经,由此引发患者剧烈的腰腿部疼痛症状。髓核组织还会对毗邻的神经根形成物理压迫效应,可引起患者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这就是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