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PI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且复发率高。是由于外伤,劳累,劳损,用力不协调,姿势不当,受风受寒湿等原因致椎间盘组织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被挤出来,向后从破裂的纤维环处挤出来,压迫神经组织所致,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CT定位,射频靶点(突出物)热凝臭氧消融术,配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可靠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例,男性140例,女性60例,年龄17-78岁,病程1月-18年,全部病例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部分还行MRI检查,并椎体滑脱6例,突出物钙化12例,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且与体格检查相符,诊断标准符合第五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治疗方法:
我们应用CT定位,射频靶点(突出物)热凝臭氧注射,配合小针刀松解,进行穿刺治疗,且体操作如下:
﹝1﹞ 术前操作: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关心,﹝2﹞ 消除紧张情绪,﹝3﹞ 使患者了解治疗及康复﹝4﹞ 的过程,﹝5﹞ 做好腰椎正侧位片,﹝6﹞ CT或MRI片,﹝7﹞ 以及常规的术前检查。
﹝8﹞ 操作:术前仔细阅读腰椎正侧位片,﹝9﹞ CT或MRI片,﹝10﹞ 找出突出部位,﹝11﹞ 结合患者病史特点,﹝12﹞ 及体格检查,﹝13﹞ 判断压迫部位(椎管内及椎管外)取俯卧CT操作台上,﹝14﹞ 腹下垫软枕,﹝15﹞ 使腰部屈曲,﹝16﹞ 在CT引导下定位需要穿刺的椎间隙(图1)通过CT扫描进一步观察侧隐窝内容物,﹝17﹞ 突出物及神经根的关系,﹝18﹞ 最终确定靶点,﹝19﹞ 并计算出穿刺的深度,﹝20﹞ 角度及皮肤穿刺点。常规消毒,﹝21﹞ 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22﹞ 按原先设计的途径穿刺,﹝23﹞ CT扫描调整,﹝24﹞ 直至穿刺理想靶点(突出物)(图2),﹝25﹞ 先测电阻,﹝26﹞ 确定组织性质,﹝27﹞ 再用脉冲刺激,﹝28﹞ 要证明毁损区内无感觉及运动神经存在,﹝29﹞ 在测试过程中要复﹝30﹞ 制出原来的疼痛,﹝31﹞ 用患者最大承受温度连续治疗三个周期,﹝32﹞ 热凝后五分钟注入60ug∕ml,﹝33﹞ 臭氧5-10ml,在进针0.5cm,注入60ug∕ml,臭氧10-20ml,﹝34﹞ (根据临床经验)再结合术前体格检查,﹝35﹞ 用小针刀对椎管外的神经卡压处松解,﹝36﹞ 松解后再注入35ug∕ml(图3)臭氧3-5ml,术后卧硬板床24小时,﹝37﹞ 消炎脱水治疗3日,﹝38﹞ 腰椎外固定3个月,﹝39﹞ 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40﹞ 治疗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及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及活动。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症状体征同前。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无椎间隙感染,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
优:156例(78%);良:28例(14%);可:10例(5%);差:6例(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一种“时尚”的办公室疾病,发病率越
来越高,却日益年轻化。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1.保守治疗:疗效不易巩固,且易反复发作,加重周围软组织损伤。2.手术治疗:损伤大,破坏周围组织严重,且有一定的风险,复发后更难治疗。3.微创治疗: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见效快,直视操作,痛苦小,安全可靠,不用激素及药物,对机体无副作用,是全新的绿色疗法,日益被广大患者接受,本人从事颈肩腰腿疼的临床治疗及康复工作20余年,总结临床经验,认为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较为理想,再配合针刀松解,使疗效大大提高。此方法是一种技术要求高,部位要求精确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微创手术,采用x光或C形臂定位,不显示神经根及靶点,角度,深度,难掌握,精确度不高。我们采用CT定位,可清晰的显示靶点(突出物),神经根,硬膜囊。既保证穿刺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大大提高疗效。据我们临床观察,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神经根直接压迫症状外,均与椎管外软组织随上密切相关,这也是很多病员久治不愈的原因,所以术前要仔细体格检查,查出椎管外神经卡压部位,行针刀松解,以提高疗效,以上200例患者中,疗效较差者,考虑突出物较大(大于1cm),椎体滑脱(大于Ⅱ°),骨质椎管狭窄突出物钙化与神经根较近有关,临床上仔细筛选患者。
由于学识疏浅,且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有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同道批评指正。QQ:804372196赵医师